吳儂軟語訴不盡天堂秀美,蘇杭水墨描不完江南綠途。太陽能冷熱聯供告訴你作為典型的能源需求側驅動的城市,古城蘇州正成為智慧能源清潔能源智能管理理念的“試驗田”。被譽為“中國改革開放重要窗口”的蘇州工業園區,在能源轉型上也亮點頗多,入選國際能源署《中國分布式能源前景展望》經典案例,吸引著全世界的目光。
從“各自為戰”到“萬物皆能”
據了解,蘇州工業園區是中國政府與新加坡政府合作的Z大工業園區。園區內世界500強企業云集,為開展多能互補打下了良好的產業基礎和技術基礎。
蘇州工業園區多能互補集成優化示范工程負責人告訴記者,作為國家能源局首批多能互補示范工程,該項目包括2個天然氣熱電聯產中心、3個區域能源中心、10個分布式能源、1000輛電動汽車、1000家智能用戶。
在傳統的能源供應和消費中,各個能源系統分開獨立,而蘇州工業園區將“各自為戰”的供電、供冷、供熱等系統轉為了“萬物皆能”模式。
在蘇州工業園區集中用能區域,開展天然氣分布式熱電冷三聯供,實現能源梯級利用,能源綜合效率達70%左右。為用戶提供高效智能的能源供應服務和相關增值服務,同時實施能源需求側管理,推動能源清潔生產和就近消納。
“四網一云”讓能源供應協調有序
和普通居民區相比,工業園區能耗相對集中、用能需求旺盛,能源資源條件和用戶需求不同,“因地制宜”成為了多能互補的關鍵詞。
記者了解到,在蘇州工業園區,諸如中衡大廈的地源熱泵、餐廚垃圾沼氣利用、四洲食品的儲能等,各類分布式能源都得到了因地制宜的應用。
“多能互補項目的建設,要找到一些合適的區域,這是實實在在的,也是建設終端一體化多能互補項目的突破點。”多能互補的特點增加了能源供應的復雜性。怎么才能讓區域內這么多能源供應打好配合?該項目負責人告訴記者,想要實現多種能源的互補,需要多種能源的耦合技術,為此工業園區應用了“四網一云”的能源體系。天然氣分布式能源作為區域內電網、熱網、冷網和天然氣網的“樞紐”,實現不同能源之間的轉換和貫通;通過儲電、儲熱、儲能和管網等設施對能源網的削峰填谷,降低用戶的用能成本。
全國咨詢熱線
郵箱:hanyuenergy@126.com
地址:中國·山東·濟南市高新區舜華路世紀財富中心B座
微信掃一掃
手機官網